网站首页 > 法律知识 > 法律顾问 > 诉讼指南 > 诉讼费 > 民法总则诉讼时效适用范围(民法总则诉讼时效如何计算)

民法总则诉讼时效适用范围(民法总则诉讼时效如何计算)

来源:律师在线整理 发布时间:2023-08-13 19:15:20 浏览量:42

1. 民法总则诉讼时效如何计算 2. 法律另有规定的包括: 民法总则诉讼时效如何计算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时效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规定。 《民法总则》对时效的规定较为详细,本文将对其进行分析。 ...

民法总则诉讼时效如何计算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时效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规定。

《民法总则》对时效的规定较为详细,本文将对其进行分析。

《民法总则》第185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这个规定明确了民事权利的时效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法律另有规定的包括:

  1. 特别法规定的特别时效:根据《民法典》第202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知识产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 仲裁法规定的仲裁时效:根据《民法典》第218条的规定,仲裁时效的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仲裁请求人提出仲裁请求之日起计算。

  3. 法律规定的其他时效:根据《民法典》第223条的规定,法律规定的时效期间为三年,但是经过追索时效的,法律不再保护。

需要注意的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条款是强制性规定,即如果没有法律另有规定,那么时效为二年。

此外,《民法总则》还规定了中止、中断和延长时效的情形。

如果当事人在法律规定的时效期间内没有提出请求,时效就会中止;

如果当事人在法律规定的时效期间内提出请求,但是未提出仲裁申请的,时效就会中断;

如果当事人在法律规定的时效期间内提出仲裁申请,但是未达成仲裁协议或者没有发生法律效力的仲裁裁决的,时效就会延长。

在实际应用中,如果当事人在时效期间内未提出请求,视为放弃权利,如果当事人在时效期间内提出请求,但是未达成仲裁协议或者没有发生法律效力的仲裁裁决,时效可以延长。

如果当事人在法律规定的时效期间内中断或延长时效,则需要重新计算时效期间。

总之,《民法总则》对时效的规定较为详细,涵盖了各种法律规定的特别时效和规定,以及中止、中断和延长时效的情形。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时效进行计算。

如果想了解更多关于民法总则诉讼时效的计算方式,可以咨询专业的律师或者法官。

特别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投诉】

推荐阅读

诉讼时效 总则 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