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总诉讼时效怎么定的? 2023年2月26日,国家民法总则正式发布,其中明确规定了民法总则中所包含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时效,即民法总诉讼时效。 这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里程碑,对于保障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民法总诉讼时效为3年,从法律规定的“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这个规定的意义在于,对于民法总...
民法总诉讼时效怎么定的?
2023年2月26日,国家民法总则正式发布,其中明确规定了民法总则中所包含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时效,即民法总诉讼时效。
这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里程碑,对于保障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民法总诉讼时效为3年,从法律规定的“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这个规定的意义在于,对于民法总则中所包含的大多数民事法律行为,都应该设置一个明确的时效限制,以避免权利被侵害人长时间处于权利真空状态。
除了民法总则中所包含的民事法律行为,民法总诉讼时效也适用于其他类型的民事法律行为,例如合同、担保、抚养权、扶养费、继承权等。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民法总则中明确规定了民法总诉讼时效,但并不意味着所有民事法律行为都必须设置时效。
如果当事人在民事法律行为发生时能够明确意识到该行为可能会产生时效问题,并且在时效期间内不提出异议,则该行为就没有时效问题。
此外,对于某些具有时效性的民事法律行为,例如人身损害赔偿、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等,其时效的具体计算方法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民法总诉讼时效的定为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里程碑,不仅有利于保障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有利于维护社会经济秩序,还有助于推动我国民事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注册律师
法律服务时间
开通城市分站
我要找律师
一对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