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离婚 > 诉讼离婚 > 民法典中胁迫是指哪些情形之一(民法典中胁迫是指哪些情形)

民法典中胁迫是指哪些情形之一(民法典中胁迫是指哪些情形)

来源:律师在线整理 发布时间:2023-07-13 13:08:52 浏览量:34

1. 民法典中胁迫是指哪些情形 2. 胁迫的定义 3. 胁迫的构成要件 4. 在民法典中,胁迫的构成要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5. 胁迫的法律规定 6. 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胁迫行为可以构成犯...

民法典中胁迫是指哪些情形

近年来,随着法律的不断演变和进步,民法典中胁迫的相关条款也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在民法典中,胁迫是指使用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迫使他人实施某种行为的意思表示。

那么,民法典中胁迫是指哪些情形呢?

本文将为您一一解答。

一、胁迫的定义

胁迫是指使用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迫使他人实施某种行为的意思表示。

胁迫的具体表现形式包括:

  1. 使用暴力手段,如殴打、辱骂、恐吓等,迫使他人做出某种行为。

  2. 使用威胁手段,如虚假陈述、威胁举报、威胁曝光等,迫使他人做出某种行为。

  3. 利用他人的信任或者弱点,如利用他人的迷信、恐惧等心理,迫使他人做出某种行为。

二、胁迫的构成要件

在民法典中,胁迫的构成要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胁迫手段必须具有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的特征。

  2. 胁迫行为必须是基于非法目的,即迫使他人实施某种非法行为。

  3. 胁迫行为必须造成他人的生理或者心理上的痛苦或者损害。

三、胁迫的法律规定

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胁迫行为可以构成犯罪,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 对于利用暴力、威胁等手段强迫他人实施非法行为的,构成犯罪;

  2. 对于利用他人的信任或者弱点,强迫他人实施非法行为的,构成犯罪;

  3. 对于利用虚假陈述、威胁举报等手段强迫他人实施非法行为的,构成犯罪;

  4. 对于利用迷信、恐惧等手段强迫他人实施非法行为的,构成犯罪。

四、结论

民法典中胁迫是指使用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迫使他人实施某种行为的意思表示。

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胁迫行为可以构成犯罪,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特别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投诉】

推荐阅读

民法典 胁迫 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