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离婚 > 诉讼离婚 > 民事胁迫(民法典民间借贷纠纷中胁迫应该如何认定)

民事胁迫(民法典民间借贷纠纷中胁迫应该如何认定)

来源:律师在线整理 发布时间:2023-07-13 11:17:19 浏览量:24

1. 民法典民间借贷纠纷中胁迫应该如何认定为 2. 胁迫的定义 3. 胁迫在民间借贷纠纷中的认定标准 民法典民间借贷纠纷中胁迫应该如何认定为 随着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民间借贷纠纷中胁迫的认定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 在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胁迫对于解决民间借...

民法典民间借贷纠纷中胁迫应该如何认定为

随着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民间借贷纠纷中胁迫的认定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

在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胁迫对于解决民间借贷纠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胁迫的定义、特征以及在民间借贷纠纷中的认定标准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胁迫的定义

胁迫是指以非法的方法或者手段使被害人产生恐惧、痛苦和痛苦为目的,对其进行某种限制或者剥夺的行为。

在民间借贷纠纷中,胁迫通常表现为以下特征:

  1. 非法性。

胁迫行为必须是非法的,即未经被害人同意或者以违法的方法或者手段进行的。

  1. 威胁性。

胁迫行为必须是以威胁的方式实施的,即被害人在面临某种危险或者威胁时,被迫做出某种行为。

  1. 痛苦性。

胁迫行为必须给被害人带来痛苦和伤害,使其产生恐惧、痛苦和痛苦等感受。

  1. 强制性。

胁迫行为必须是强制性的,即被害人在胁迫下不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愿或者做出反抗。

二、胁迫在民间借贷纠纷中的认定标准

在民间借贷纠纷中,如果证据证明被害人受到胁迫,人民法院应该根据上述定义和特征,对胁迫行为进行认定。

具体认定标准如下:

  1. 是否以非法的方法或者手段进行的。

如果胁迫行为是以违法的方法或者手段进行的,或者虽然非法但并非以违法的方法或者手段进行的,则不能认定胁迫。

  1. 是否以威胁的方式实施的。

如果胁迫行为是以威胁的方式实施的,即被害人在面临某种危险或者威胁时,被迫做出某种行为,则可以认定胁迫。

  1. 是否给被害人带来痛苦和伤害。

如果胁迫行为给被害人带来痛苦和伤害,即使尚未造成严重后果,也可以认定胁迫。

  1. 是否强制性的。

如果胁迫行为是强制性的,即使被害人尚未产生反抗意识,也可以认定胁迫。

综上所述,在民法典民间借贷纠纷中,胁迫的认定需要符合非法性、威胁性、痛苦性和强制性的标准。

如果证据证明被害人受到胁迫,人民法院应该根据上述标准进行认定,从而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特别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投诉】

推荐阅读

胁迫 民法典 借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