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积借款的诉讼时效是如何计算的?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累积借款的情况。 例如,一个人可以向另一个人借多次钱,每次借款的金额都不同,而这些借款可能是在同一个人身上发生的。 在这种情况下,累积借款的诉讼时效应该如何计算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35条的规定,借款的诉讼时效为2年,但是自借款之日起超过2年的,人民法院不受理借款人...
累积借款的诉讼时效是如何计算的?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累积借款的情况。
例如,一个人可以向另一个人借多次钱,每次借款的金额都不同,而这些借款可能是在同一个人身上发生的。
在这种情况下,累积借款的诉讼时效应该如何计算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35条的规定,借款的诉讼时效为2年,但是自借款之日起超过2年的,人民法院不受理借款人的起诉。
因此,如果借款人在借款之日起超过2年后向法院起诉,则法院将不会受理他的案件。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累积借款的诉讼时效并不是从最后一次借款之日起计算的。
相反,是从每次借款之日起计算的。
例如,如果借款人向另一个人借了几次钱,每次借款的金额都不同,最后一次借款是在2020年,那么借款人的诉讼时效从最后一次借款之日起计算,到2022年为止。
如果借款人在2022年向法院起诉,则他的案件将会受到受理。
此外,如果借款人在借款过程中提供了担保,则诉讼时效可以延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92条的规定,借款人在保证期间内未履行保证义务的,保证人享有追索权,追索权的起点是保证人的第一次追索权。
如果借款人在保证期间内向保证人追索过债务,则保证人的第二次追索权的起点将从追索过的债务之日起计算。
综上所述,累积借款的诉讼时效应该如何计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如果借款人在借款过程中提供了担保,或者借款的时间跨度较大,都应该仔细计算诉讼时效,以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注册律师
法律服务时间
开通城市分站
我要找律师
一对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