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他人时,经常会遇到诉讼时效的问题。 一般来说,当受害人提出请求时,法律会规定一个时效性,如果在时效性内没有提出请求,则诉讼时效自动中断,如果过了时效性,就不能起诉了。 那么,怎么认定已过诉讼时效呢? 本文将为您解答。 要认定已过诉讼时效,首先需要了解法律规定的时效性。 根据《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
起诉他人时,经常会遇到诉讼时效的问题。
一般来说,当受害人提出请求时,法律会规定一个时效性,如果在时效性内没有提出请求,则诉讼时效自动中断,如果过了时效性,就不能起诉了。
那么,怎么认定已过诉讼时效呢?
本文将为您解答。
要认定已过诉讼时效,首先需要了解法律规定的时效性。
根据《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这个规定说明,受害人在提出请求时,必须在2年内提出,否则丧失起诉权。
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也就是说有些情况下,过了时效仍然可以起诉。
那么,什么情况下可以认为已过诉讼时效呢?
根据《民法通则》第137条规定,下列民事行为不受时效限制:(一)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除外;
(二)记叙文、电信记录、银行对账单、信用合作社书面记录、可靠的消息来源等可以证明的除外;
(三)当事人双方均同意延续时效的除外。
这个规定说明,有些情况下,当事人同意延续时效也可以,比如朋友间的借款,或者经过一定的时间,当事人又同意继续行使时效的。
除了法律规定的时效性,还有其他一些情况也可以认定已过诉讼时效。
比如,受害人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损害的,不丧失起诉权,但是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时效中断或者终止的除外;
当事人一方当事人提前行使请求权的,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时效期间中止;
在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丧失证明权利的,不得起诉。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认定已过诉讼时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同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法律条款进行判断。
如果不确定是否已过诉讼时效,最好咨询专业律师的意见。
注册律师
法律服务时间
开通城市分站
我要找律师
一对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