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定金合同诉讼时效怎么算 2. 定金合同诉讼时效的计算方法 3. 案例分析 4. 结论 定金合同诉讼时效怎么算 定金合同是指当事人为了保证债务的履行,约定一方向对方交付定金,另一方在债务履行期到来之前支付定金的合同。 ...
定金合同是指当事人为了保证债务的履行,约定一方向对方交付定金,另一方在债务履行期到来之前支付定金的合同。
定金合同的时效为一年,但是在定金合同中约定的债务履行期限超过一年的,则时效中断。
本文将介绍定金合同诉讼时效的计算方法。
根据《民法通则》第134条的规定,当事人对造成损害造成损害承诺的,应当履行承诺。
当事人约定以定金作为承诺的履行担保的,定金的时效为一年。
如果债务履行期限超过一年的,则时效中断,当事人可以在时效中断后重新起算时效。
(2)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定金合同的;
(3)当事人一方下落不明或者丧失表达能力的。
2014年,张某与李某签订了一份定金合同,约定李某在2015年1月1日前向张某交付10万元作为定金,如果张某在2015年3月1日前不履行债务,李某有权收回定金。
签订合同后,张某支付了定金,但是债务履行期并没有到期。
2018年,张某向李某主张支付定金的双倍赔偿,但是李某表示无法履行债务,张某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认为,根据《民法通则》第134条的规定,定金合同的时效为一年,但是定金合同中约定的债务履行期限超过一年的,则时效中断。
根据《合同法》第107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不履行债务的,另一方在债务履行期限到期之前提出证据证明对方存在欺诈、胁迫等不正当行为导致时效中断。
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张某可以在2018年提出证据证明李某存在欺诈、胁迫等不正当行为导致时效中断,重新起算时效。
最终,法院支持了张某的诉讼请求。
定金合同的时效为一年,但是约定的债务履行期限超过一年的,则时效中断。
在定金合同中,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不履行债务的,另一方可以在债务履行期限到期之前提出证据证明对方存在欺诈、胁迫等不正当行为导致时效中断。
因此,在签订定金合同时,应当注意了解定金合同的时效规定,以免在债务履行期限到期之前发生时效中断的情况。
注册律师
法律服务时间
开通城市分站
我要找律师
一对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