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被告诉讼时效怎么算 2. 被告诉讼时效的计算 3. 案例分析 4. 结论 被告诉讼时效怎么算 在民事诉讼中,被告的诉讼时效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如果被告在答辩期或者举证期限过后仍然未提出时效抗辩,则法院通常会认...
在民事诉讼中,被告的诉讼时效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如果被告在答辩期或者举证期限过后仍然未提出时效抗辩,则法院通常会认定其丧失了时效抗辩权,原告的诉讼权利将会被终止。
那么,被告诉讼时效的计算又是怎样的呢?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39条规定,当事人在答辩期内向法院提出答辩状。
答辩状期限一般为5日,也可以由人民法院决定。
当事人未提出答辩状的,视为其同意对原告的诉讼请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72条规定,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期限的尽头前向法院提交证据。
证据包括病历、化验报告、鉴定意见、证人证言等等。
当事人未履行举证期限的,视为其无法提供证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79条规定,当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在最后期限期限提交证据的,可以延期举证;
但是,延期举证的期限不得超过15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85条规定,被告在答辩期或者举证期限过后仍然未提出时效抗辩的,视为其丧失了时效抗辩权。
例如,假设原告与被告之间发生了合同纠纷,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并要求被告赔偿损失。
在诉讼过程中,被告提出时效抗辩,声称其尚未超过时效。
法院会如何判决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85条规定,被告在答辩期或者举证期限过后仍然未提出时效抗辩的,视为其丧失了时效抗辩权。
因此,法院会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并判决被告赔偿损失。
综上所述,被告诉讼时效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被告在答辩期或者举证期限过后仍然未提出时效抗辩,则法院通常会认定其丧失了时效抗辩权。
同时,法院还会根据法律规定和具体情况,对被告丧失时效抗辩权的情况作出判断。
注册律师
法律服务时间
开通城市分站
我要找律师
一对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