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离婚 > 协议离婚 > 离婚后财产分割是否适用诉讼时效(离婚后财产分割时效是怎样的?_1)

离婚后财产分割是否适用诉讼时效(离婚后财产分割时效是怎样的?_1)

来源:律师在线整理 发布时间:2023-07-12 18:41:17 浏览量:30

1. 离婚后财产分割时效的法律规定 2. 离婚后未达成财产分割协议的情况 3. 离婚后因一方行为导致协议无法达成的情况 离婚后财产分割时效是怎样的? 在离婚时,夫妻双方可能会就财产分割问题进行协商,或者根据法律规定起诉到法院进行分割。 但是,对于离婚...

离婚后财产分割时效是怎样的?

在离婚时,夫妻双方可能会就财产分割问题进行协商,或者根据法律规定起诉到法院进行分割。

但是,对于离婚时未达成协商或协议,或者因一方的行为导致协议无法达成的,如何处理财产分割问题,法律规定的时效等方面,存在不同的情况。

一、离婚后财产分割时效的法律规定

  1. 我国《民法通则》第108条规定:

“当事人请求返还财产的,应当在合理期间内返还;

没有合理期间或者返还后的财产不能找回的,应当折价赔偿。”

也就是说,在离婚时,如果双方没有达成书面协议,但是婚姻关系依然存在,那么婚姻关系延续期间的的财产分割问题,应当在合理期间内进行返还或者赔偿。

  1. 我国《婚姻法》第17条规定:

“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

共同偿还的债务,应量化为共同财产所负的债务和各自财产所负的债务分别偿还。”

对于离婚后未共同偿还的债务,一方在合理期间内可以要求另一方偿还。

  1. 根据《婚姻法》第39条规定,离婚后,一方隐藏、转移、销毁销毁账目,或者虚假诉讼、虚假仲裁、虚假证明的,由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予以制裁。

二、离婚后未达成财产分割协议的情况

如果双方没有达成书面协议,但是婚姻关系依然存在,可以起诉到法院进行分割。

根据法律规定,在起诉时,应当提供相关的证据,如离婚协议、财产清单、银行账户流水等。

如果证据充分,法院会按照法律程序进行判决。

三、离婚后因一方行为导致协议无法达成的情况

如果因一方的行为导致协议无法达成,比如在离婚协议中未明确财产分割数额,或者一方转移财产等行为,另一方可以在合理期间内起诉到法院,要求确认协议无效,并分割共同财产。

根据法律规定,在起诉时,应当提供相关的证据,如协议签订时的情况、协议具体内容等。

如果证据充分,法院会按照法律程序进行判决。

离婚后财产分割时效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直接关系到夫妻双方的利益。

如果双方没有达成书面协议,或者在离婚后因一方的行为导致协议无法达成,另一方应该在合理期间内起诉到法院,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特别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投诉】

推荐阅读

分割 离婚 财产